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戏曲与宗教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其作用不仅仅是娱乐。除“娱神”“娱人”之外,戏曲还承担着教育民众、传播信息和知识的重要社会功能,即所谓“高台教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戏曲的功能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一成不变。
戏曲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国家振兴戏曲艺术的背景下,戏曲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在对戏曲社会功能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充分探索生存和发展空间,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在把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走出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来,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国家京剧院《杨门女将》剧照
近年来,戏曲的社会功能这一话题不断受到关注,近来读了康式昭先生《种下民族文化的根——杂忆童年的文化熏陶和浸润》(《中国艺术报》2016年3月28日刊载)一文后,更是感触良多。作者回忆了他的母亲、川戏以及古典诗词和小说对他的深刻影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令人钦佩。特别是文中提到了戏曲的教育功能,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笔者愿就此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希望能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戏曲与宗教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其作用不仅仅是娱乐。除“娱神”“娱人”之外,戏曲还承担着教育民众、传播信息和知识的重要社会功能,即所谓“高台教化”。戏曲形成后的一千多年里,佛、道、儒三教都曾利用它宣扬思想、教化大众,清末民初以及抗日战争时期都有戏曲艺人自发将其作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唤醒民众、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手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戏曲的功能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一成不变。
戏曲的教育、传播、娱乐功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旧社会教育普及率极为低下,文盲、半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戏曲艺人往往因为走南闯北而见多识广,借助代代传承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在大部分观众面前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资讯方面的优越感。人们看戏不仅是为娱乐,更是把戏曲当成良师益友,期望通过它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古代读书人从经典著作和诗文中受到教化,而对于过去大多数不识字的老百姓来说,传统戏曲这个民间艺术宝库则成为他们获取百科知识的重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可谓“功同六经”。
戏曲内容十分丰富,地理、历史、风俗、物产、饮食、医药,各种知识几乎无所不包,戏曲在我国的文化传播方面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京剧《三打白骨精》《空城计》《野猪林》《黛玉葬花》就很好地起到了普及文学常识的作用。一出戏对于不识字、消息闭塞的老百姓来说不亚于一堂生动的文化普及课,真正地实现了寓教于乐。既能欣赏歌舞,又能学到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因而旧时的观众对戏曲达到了着迷的程度。旧时乡下人对看戏有特殊情结,“锣鼓一响,脚底发痒”,称戏曲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丝毫不为过。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大多没上过学,通过看戏学习中国历史,很多人能讲出《杨门女将》《昭君出塞》《岳母刺字》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广大人民从看戏中得来了许多历史知识,受到了大量启发,生活中在评断事情的时候往往引用戏中人物和事件为例证,故有“说书唱戏劝人方”一说。
然而,现代社会的教育普及和传媒发展将这一切彻底颠覆。如今,国民教育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盲越来越少,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已今非昔比,部分观众掌握的资讯和鉴赏力甚至超过很多演职人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戏曲在这方面已没有多少优势。尽管某些农村地区仍频繁上演一些地方戏,但看故事已不是主要目的。以福建莆仙戏为例,20世纪80年代看戏曾是一种艺术欣赏和文化消费,而现在演戏多为民俗活动中的一道仪式,图的主要是热闹气氛,演戏的初衷一为娱神,二为暴发户夸耀乡里,甚至出现了“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看戏的越多,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看戏的较少”这一值得注意的现象。通过戏曲来获得资讯,这一曾经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现已弱化了。
戏曲曾经是国人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现在这一功能也大大减弱。莫言说:“讲故事是人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故事还是要听的,只是方式变了。现代社会中,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十分发达,了解故事的渠道众多,手段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立体化。电视连续剧出现后,迅速代替戏曲、评书等传统艺术成为人们欣赏故事的主要渠道,观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长篇故事,这种优势是戏曲等舞台艺术无法相比的。虽然某些戏曲剧种也有类似于连续剧性质的“连台本戏”,如祁剧《孟丽君》、河北梆子《东汉演义》、京剧《狸猫换太子》等,但由于需要观众到场观看,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对观众的耐心也是巨大考验,这类演出方式显然不具备同电视连续剧竞争的能力。如果单论讲故事的话,以语言作为主要手段的话剧、电影、电视剧比“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更为擅长,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也更大。即使是历史题材的故事,戏曲同话剧、影视剧相比也并不占优势。如果只是想看故事,很多人恐怕不会首选戏曲。有些年轻人上网看流行美剧时,为了快速知道故事情节甚至要以两至三倍的速度快进播放;而在这个处处“提速”的时代里,通过节奏缓慢的戏曲看故事对多数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为考验耐心的事情了。过去的戏曲精品不光让人爱听爱看,还能让人爱学、爱唱甚至爱演,戏曲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流行歌曲的角色。现在,人们可选的娱乐方式增多,戏曲的流行程度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结果,并不能简单看做是戏曲的领地受到挤压或侵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文化水平越高,接触的资讯就越多,欣赏口味也就越高,这是不可逆转的现实。在这个大背景下,戏曲要振兴就必须对自身的社会功能重新进行准确定位,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并对相关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看待戏曲的传统功能以及戏曲在新时期的作用,这是关系到戏曲前途的大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戏曲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戏曲工作者应重视观众的审美需求,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以戏曲自身的魅力使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剧场。我们不仅要传承已有剧目和表演方式,还应传承前人的创新精神,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如果对活生生的观众缺乏敬畏之心,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观众,完全按照前人的模式来经营戏曲,实际上就是将戏曲控制在一个封闭不动的状态,逐渐将其打造成一个古董,抽空创新的活力,从而以爱戏曲的名义为已经困难重重的戏曲打上了死结。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却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渐式微。国家加大了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力度,这是戏曲界的福音,也是广大观众的福音。在国家振兴戏曲艺术的背景下,戏曲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在对戏曲社会功能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充分探索生存和发展空间,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在把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走出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来,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