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剧《清官册》:一出好戏的点点滴滴_戏剧戏曲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传统名剧《清官册》:一出好戏的点点滴滴

2018-08-17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楠 收藏

本文原标题为:

一出好戏的点点滴滴

——北京京剧院《清官册》观后

  近日,在国家大剧院第三届小剧场优秀戏曲剧目邀请展中,由北京京剧院带来的一出传统名剧《清官册》格外吸引观众,领衔主演是青年马派老生穆雨,受到不少好评。实事求是地说,这出戏相比于此次邀请展中的其他经典好戏,日常的商演频率还要高一些。可是戏曲艺术仍然无法改变一条铁定的市场定律,那就是越让人们耳熟能详的戏越能勾起戏迷的欣赏胃口。虽然此次演出是以小剧场为旗号进行“低碳模式”演出,而在其他场合下,该剧照样可以搬到大舞台精彩亮相,丝毫不逊色于别的骨子老戏。由此可见,京剧贵为国粹艺术,自身极强的伸缩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然而普通观众往往看到的只是美不胜收的形式外表,对该剧背后那些门道未必知之甚悉。笔者以为,像这样一出足以养活好几代京剧演员的赚钱戏,是有必要进行一番知识梳理的。

  对于一个不读史书的人而言,看过该剧自然会对剧中一正一反两个核心人物印象深刻,即清官寇准与奸臣潘洪。在戏里,足智多谋的清官利用高超的审讯手段使得天理难容的奸臣得到应有的王法制裁,令台下看客皆大欢喜,痛快解恨。有意思的是,京剧的传统剧目有相当一批都像《清官册》一样,剧中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故事情节在汗青上实无其事。而《清官册》中的寇准按照《宋史》的记载,仅是一个刚正不阿、学识渊博的正直官僚而已,并没有更多美好品德,并且他私下是一个素性乖张、铺张浪费的人,喜好饮酒作乐,动辄大排筵宴,燃烛费蜡,连厨房都要保持灯火通明。正因为如此,昆曲自来就有一出传统名剧《罢宴》 ,寇准的乳娘在其寿诞之日,劝诫不要穷奢极欲、劳民伤财,最终感动寇准,下令撤销寿宴。京剧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移植改编同名剧目,比昆曲晚了二百多年。严格讲来,昆曲所演,也不见诸正史,但又没有踪影可查。宋代不少笔记小说都出现过寇准的轶事,其中就有提到寇准平时如何挥霍无度,当他乳娘看不下去时问他:“你难道忘了寒窗之苦吗? ”他却顶嘴说道: “当年又是图个啥? ”所以说,作为阳春白雪的昆曲每演褒贬善恶的历史剧,总有几丝文献线索可寻。总之,寇准可以算得上不贪不腐的清官,却够不上勤俭节约的廉吏。那么京剧的《清官册》干脆一反其道,直接把寇准塑造成一个两袖清风、自奉甚薄、妇孺敬仰的父母官,使得这出戏变成讴歌青天大老爷,充满正能量的题材。并且在戏里寇准是个不折不扣的清官,因为他严词拒收潘洪之女潘娘娘遣人送去的价值连城的贿赂。

  然而京剧艺术毕竟是舞台艺术,一出戏的好坏取决于表现手法的高超与否。像《清官册》这样的好戏之所以传唱一百多年仍旧备受欢迎,在于外壳上极其符合骨子老戏的传统格式,极具典型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五大行当,而该剧恰好既充分又精简地利用了这五个行当,塑造了五个关键人物。生是寇准,旦是寇准夫人,净是潘洪,末是八贤王,丑是马牌子。多余人物,一个没有,完全体现了京剧大写意、点到为止的美学特征。从老生流派的角度来看这出戏,可以说四大老生中就有三位屡演不辍,分别是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剩下一位是谭富英。众所周知,照着戏曲中《杨家将》故事情节的推展, 《清官册》当在《李陵碑》之后,一为来龙,一为去脉。最早把这两出戏连缀合演的是杨宝森,于是前后分饰两个角色,即在《李陵碑》中扮杨继业,后面扮寇准。奚啸伯后来也曾效仿。而当新中国成立之后,合并马连良、谭富英两个私有班社建立北京京剧团时,擅唱《李陵碑》的谭与擅演《清官册》的马联袂合作,把一出先后辉映相得益彰的大戏奉献社会,令空前盛况载入史册。

  更进一步说,马、杨、奚三大流派对同一出戏的处理是各擅胜场的。且不说声腔上的异彩纷呈,仅从唱词上就彼此互异。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大段唱腔“叹五更” ,在马派是“一轮明月照窗棂” ,在杨派是“一轮明月早东升” ,在奚派是“一更一点月正明” ,这也是京剧艺术反复就那几百出戏让观众看不厌的缘故,因为不同流派唱来有不同的味道,每一出戏都有数倍于剧本本身的艺术含量。事情还不止这么简单,京剧流派的创始人的革新精神并不局限于对唱腔表演的改造,还有对服饰的美化改良。例如马连良对寇准的装束就没有沿袭旧定的行头。剧中,寇准本该穿两次官衣,进京时穿蓝色,大审时穿红色,蓝红两套的胸前都有“补子” ,这是梨园行的老规矩。马连良偏不这样做,他将补子改为团状的大绣花,比原来的显得好看一些。此举究竟可取与否,则争之无益,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喜欢马派的人必然爱屋及乌,心悦诚服。

  笔者由此想到,京剧艺术从其诞生之日就不断随着政治形势与历史潮流发展变化,无论是渐进的还是突变的,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就拿该剧来说,今天的观众看到的风貌也是根据上世纪50年代“戏改”政策调整的结果。在寇准“叹五更”中,唱至四更天时,寇准需要更衣,即把夜宿时穿的蓝褶子换成蓝官衣,准备上朝。在过去,京剧舞台有检场这一特殊行当,寇准并不下台更衣,而是背对台下,由检场帮忙,当众脱下换上,继而华丽转身。然而从60多年前,就改成了寇准迈步进入后台,换好了再出场,惊艳亮相。笔者以为,类似这些经典剧目的成长历程,以及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从业者不可不知,不可遗忘。

 

  延伸阅读:

  武戏文唱 后继有人——北京京剧院演出《长坂坡·汉津口》观感

  京剧《龙凤呈祥》:传统老戏的魅力与启示

  女神节|赏京剧《锁麟囊》 品女性温润美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