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戏曲发展:而今迈步从头越_戏剧戏曲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2018年中国戏曲发展: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9-01-22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馗 收藏

  2018年中国戏曲界在回溯改革开放40年的艺术实践中,牢牢把握传承与创造的艺术辩证规律,努力推进戏曲回应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使命,满足新时代中国社会对于戏曲文化的需求和要求。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与中国戏曲学会共同主办的“激活传统,融入时代——尚长荣三部曲与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实践学术研讨会”,是本年度中国戏曲界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进行理性总结的缩影。京剧大家尚长荣主演并传承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三部作品,最突出地显示了一个引领京剧40年的艺术家、一批融汇了多元行当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群体、一个实现良性创作演出的表演院团、一批相续不断卓有影响的艺术作品,以及由京剧和其他剧种剧团共同构建的上海戏曲文化生态,所能达到的文化高度;当然也显示了在40年里京剧的代际传承法则和个性独创原则,以及经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所呈现出的坚守与创新兼具的戏曲艺术规律。类似的展演研讨广泛地出现在对于戏曲领域,应该说,用理论引领戏曲发展,用戏曲促进理论深化,正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被高度认同的实践方式,即如“激活传统,融入时代”所标识的,这也是中国戏曲在千百年发展中被尊重的文化传统,更是当前戏曲在现代化拓展进程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实践。

《曹操与杨修》

  正基于此,从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到基层戏曲传承群体,都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共同回应着时代的主题和人民的需求,共同创造属于2018年的戏曲成就。本年度有三个题旨延续了此前良好的戏曲发展态势,也将引起新一年度的理性实践。

 

  戏曲工作常态趋于稳定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国家文化战略,文化和旅游部在戏曲传承和发展工作中,持续推进了一系列卓有创造的工作举措,并使之进入常态化组织管理。例如“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戏曲振兴工程”、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剧本扶持工程以及戏曲人才培养“千人计划”等,此外还有贯彻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加强戏曲文化教育推广的政策,都是已经行之多年,在稳定落实中惠及中国戏曲的多元发展诉求。这种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举措,是中国戏曲在近十数年来被视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等观念下的,对其文化属性、艺术属性、遗产属性的切实推进。

  同时,在文化和旅游部层面推动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以及由文化和旅游部作为重要主办方所推进的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全国采茶戏会演等,都代表了戏曲在国家层面所得到的持续重视。应该说,包括京剧、昆曲、地方戏和木偶皮影戏在内的中国戏曲整体,从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被充分地给予国家扶持和政府保护。因此,在各省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工作中,戏曲依然是重中之重。本年度相关省市区所推进的展演展示等节庆活动都集中展现了戏曲在多元的艺术平台上的传承和发展。戏曲需要国家稳定而实效的政策管理,同样需要稳定而实效的在地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一如既往地保持戏曲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位置,是最突出的文化自信。

 

  戏曲文化生态偏于两端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和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实现了120个剧种总计76场156个剧目的精彩演出,而在此后的两年里,中国戏曲其他240多个剧种也将仍然延续着展演模式,竞演于昆山。

  展演通过剧种集结和艺术检阅,突出了戏曲经典代表作之于剧种生存发展的意义,也突出了人民性之于戏曲发展的重要诉求,特别是展演作品基本是传统经典和剧种保留剧目,凝聚了中国戏曲观众的审美理想和欣赏趣味,这正是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能够延续的重要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众多戏曲经典剧目的巡回演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易俗社秦腔《三滴血》、绍剧《三打白骨精》、上海越剧《红楼梦》、豫剧《朝阳沟》等,以及复排的京剧《二子乘舟》等,其创作历史超过60年,甚至有的已经百年,至今盛演不衰,激发起了不同地区的观众对中国戏曲艺术精神和艺术品位的追逐。民族艺术经典与时俱进而品质犹在,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能够浸润人心的魅力所在。

  当然,在当前着力推进的现实题材创作正以强烈的创新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包含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艺术回应。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持续重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借助新创、复排演出和鼓励移植等方式,在全国范围推动重点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并且以《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的年度推动,来实现现实题材创作的精品化追求。其中“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采取全国联动、各自实施的方式,在各省进行展演了232部剧目,其中戏曲占135部。戏曲在现实题材创作中的艺术定位,既可以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在近五年超过千部作品的扶持中可见一斑,也可以通过戏曲在国家和地方各种展演平台中的剧目比例得到证明。

  几十年来戏曲界所尊重的“三并举”,实际是延续传统、适应时代、引领时尚的剧目创作导向,遵循了中国戏曲累积型的剧目保存与传承规则,当然也激发了成熟度不一的各类型剧种在创作中的优势发挥。虽然本年度也涌现出几部品质较好的古装作品,例如秦腔《关中晓月》、昆曲《顾炎武》《琵琶记》、滇剧《王者江上》等,但在诸剧种新创作品中,现实题材已经成为创作的主流。戏曲需要现实题材创作,但更应该在中国戏曲多元的表演艺术体系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艺术积累,由此实现多元艺术体系的共同拓展。当前现实题材投入创排数量大,艺术精品却明显不足,在本年度创作演出的戏曲现实题材作品中,除了京剧《红军故事》、沪剧《敦煌女儿》、秦腔《项链》《民乐情》、淮剧《小城》、闽剧《生命》、黄梅戏《邓稼先》、晋剧《起凤街》以及上一年度创作的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芗剧《谷文昌》、花鼓戏《桃花烟雨》等为数不多的作品逐渐臻于精致,数以百计的现实题材作品尚待提升。当前创作中出现的重宣讲轻艺术、重即时轻长远、重投排轻艺术规律的创作倾向,比较严重地影响了新创作品的持续打磨,这也是现实题材创作被戏迷和观众常常诟病的主要原因。

《关中晓月》

  当前对于经典剧目和现实题材作品的两种突出印象,代表了观众审美出现的两级趋向,当然也显示戏曲文化生态建设的两种前景。尊重民族传统审美诉求与追求国家现代审美理想是并行不悖的,都是戏曲“人民性”的核心内容,但是如果偏于一端,最容易造成戏曲艺术体系的流失和现代表演体系建设的失序,当然也最终影响到戏曲文化生态的活态存续。

 

  戏曲产业业态趋于多元

  在本年度的戏曲工作中,“戏曲小镇”的打造和推动是颇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代表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进程中,由戏曲文化所带动的区域建设方向,因此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

  抚州连续推动汤显祖文化品牌的建设,倡建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为主题的“三翁戏曲小镇”,借助戏曲小镇生态文化保护试验基地来推进塑造“写戏、演戏、唱戏、评戏、看戏”的“中国戏都”。这种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遗产、戏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项目、区域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品牌统一整合,由此打造新的产业业态,寻求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正是本年度诸多地区“戏曲小镇”的基本思路。上海浦东“川沙小镇”、安徽省安庆“石牌戏曲小镇”、浙江嵊州“越剧小镇”、江苏省昆山市巴城“昆曲小镇”、北京通州区“台湖演艺小镇”等等,都是试图通过戏曲文化的引导,集中区域优势资源,将旅游、创意、生态、人居以及现代工坊、服务、娱乐、演出等加以融合,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人文生态。值得一提的是,戏曲产业业态的打造在吸引地方政府的经济投入和政策倾斜之时,同样需要注入社会多元的资本与创意,河南省郑州市足球小镇的文化项目“建业戏缘大食堂”即由河南建业集团和戏缘APP共同打造,体现了民营资本在戏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

安庆石牌戏曲小镇

  戏曲小镇的打造,其核心在于区域文化生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戏曲,是当前地方社会在挖掘地域优势来创建“特色小镇”的重要举措。从2016年以来,特色小镇的建设持续推进,但是其建设中挫败、消失的局面亦屡见不鲜。“戏曲小镇”在建设中需要面对特色小镇在打造中的失败教育。事实上,戏曲小镇的核心目标是生态维护,缺乏了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生态的准确评估、充分利用和特色定位,戏曲小镇也极易遭遇危机。在当前戏曲实践工作中,已经不断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戏曲重镇,例如北京、上海、盐城、泉州等等,都以其突出的艺术创作现象而显示出雄厚的文化个性,构成了区域戏曲文化生态的重要方面。其中,上海戏曲界突出上海戏曲品牌标识度,打造“上海戏曲码头”;武汉明确提出振兴戏曲“大码头”的口号,力图重振昔日南北戏曲荟萃的中心地位。这些举措在积极进行特色化区域建设时,最重要的是挖掘并利用传统戏曲文化生态资源,显示出文化建设的源流并重。

  上述戏曲发展态势带来了中国戏曲的多元走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凸显出当前掣肘戏曲发展的诸多弱项,例如戏曲市场化拓展力度不足,戏曲表演院团进入生态产业的条件有限,戏曲自身生态建设出现断裂,戏曲艺术创作方向与社区生态需求有所背离,等等。可贵的是,随着十八大以来戏曲界对于文化自信的不断夯实,以及社会对戏曲认知度的不断强化,戏曲行业势态臻于自觉。全国地方戏曲研究院所联盟、全国戏曲期刊联盟、中国剧协民间职业剧团委员会、全国戏曲剧种联盟等合作机制的出现,都显示了戏曲行业自身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社会,正在积极寻求并建设适应剧种、剧团发展的生态环境。

 

  延伸阅读:

  经典复排中的活态传承——评唐派名剧《二子乘舟》(王馗)

  王馗:用良性的创作机制,造就时代的艺术经典

  戏曲电影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