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与“噪音”之辨——别开“声”面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
(第四届网络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优选汇优秀长评作品,发表于《粤海风》2024年第3期,由作者参选提供)
近年来,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引发了传播学、文学、新闻学等领域研究者的热烈讨论。学界的关注点,多集中于媒介文化研究与类型叙事学分析。前者主要立足外来媒介理论资源,探究新媒介与网络uedbet全球体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后者则着力论述网络小说的综合性类型特征,及其对传统叙事资源的承继与创新。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兴起、传播与兴盛,互联网平台功不可没,可是,互联网作为视听兼备的社交媒介,学界似乎更习惯在网络文学网站等视觉平台上做文章,即使是视听兼备的声像应用,也侧重于视觉文化分析,比较而言,以“听觉文化”为切入点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探究仍是少数。因而新媒介文化视域下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研究进展得如火如荼,但其“失聪”的症状,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从“在场”到“在网”:作为听觉“事件”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
1877年,爱迪生留声公司推出锡箔纸圆筒留声机以来,“声音产品”历经一百多年的迅速发展,容貌大变。无论是20世纪的盘式、盒式录音带,还是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与激光高密度技术结合下诞生的激光唱片——即CD,或十多年前风头正盛的数字播放器ipod、mp3,这些随“时”而变的声音载体,以今视之,已属单向度传播的“旧”媒介范畴。直到互联网技术出现,智能手机兴起,音频应用流行,“听书”这一活动才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春。
把时间拉回前朝,“声音产品”虽然是晚近的概念,但“声音”却是许多前辈艺人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中国有相声、评书等靠“说”的艺术,也不乏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唱”的艺术。当然,中国传统曲艺中,“说”与“唱”的界限并不分明,有些曲艺品种说唱结合,有些似说似唱,有的还加上乐器伴奏。总之,这些艺人靠着独特的技能,在特定的场合为观众(听众)献上一场极具艺术性的演出,其中“声音”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表演要素。专门的表演人员,以茶楼、酒楼、戏院等固定地点为表演场所,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演出具有此时此地性、场地化等即时特征,按照中国“听书”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可称为“在场听书”。所谓“听书”,此“书”非单指书籍,广义上:“凡是包含有价值的知识、信息的形态、介质、载体都可以称为‘书’,或者说‘书’指代所有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今人的“有声阅读”,以及听音乐、听新闻、听广播剧等活动,与前人的“听书”,在价值内容与娱乐意义上,并无大异。不同的是,“在场”变为了“在网”,精密的机械振动取代艺人的肉嗓子,数字化的精确储存与输送代替了常演常新的节目。如此观之,互联网时代的艺术确实抛弃了本雅明所说的“灵韵”。
“在网”的声音,也带来了其他的可能。相比较“在场”的演出,网络音频应用播放的“声音”,早就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只需要手指轻点播放按钮,现代人便能轻易享受一场高保真的听觉盛宴。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同事洛根,在《理解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一书中论证有声书之便捷时,引用了丹佛大学弗兰克·丹斯的一段话:“上个星期,我的妻子和我开车从丹佛到伊利诺伊州的伊文斯顿来回旅行。在旅途中,我们几乎自始至终听吉姆·戴尔朗读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我们尽情享受这本朗读的书,我们一道大笑,毛骨悚然,议论情节之复杂,陶醉于他五彩缤纷的声音。”那时正是ipod、mp3等数字播放器盛行之时,由于有声书“阅读”便捷,洛根一度建议出版商将其作为文本出版的另一形式。mp3有别于广播电台的“我播你听”单向度传播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移动的声音载体上,相对自由地下载、上传与选择播放。虽然机械复制时代的广播电台、数字传输的mp3、ipod不具备“在网”的新媒体的种种新特征,如双向传播、组合与整合、互操作性、社群区分等,但“在网”之于“在场”的部分媒介优势至此已经。
“社交型”媒体平台(如微信、推特、微博)深入人心之时,以有声阅读应用为代表的音频软件在近十年间异军突起,它们以“听觉文化”复归的姿态睥睨时代,至今声势已颇为浩大。有声阅读应用依靠便利的移动端,收复了广播电台失守的领土。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懒人听书为首的音频软件,凭借着场景伴随、情感陪伴、双向互动等新媒介优势,在新时代阅读阵地战中跑马圈地,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与用户。2011年,中国首家网络音频应用“蜻蜓FM”诞生,蜻蜓FM以“更多的世界,用听的”为口号,上承广播电台时代,下领中国移动音频潮流。随后,懒人听书(2012)、喜马拉雅FM(2013)、荔枝FM(2013)、企鹅FM(2015)等网络音频应用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这些音频软件的播放内容覆盖文化、科技、曲艺、有声书等多种类型。近年来,音频市场规模一路向好,据《传媒蓝皮书: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2)》统计,就用户规模而言,目前喜马拉雅FM稳居第一位,总用户数超过4.8亿,月活用户2.5亿,“2021年,全国主要音频门类中,移动音乐、移动听书与广播电台用户规模位居前三,分别为7.29亿、6.37亿与5.30亿。”音频软件的崛起以及用户规模、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一种以“声音”为主的娱乐范式,不可否认,“在网”听音乐、听相声、听书以及以“声”为卖点的音频软件为用户带来新的“听觉”维度的uedbet全球体育体验。
“在网听书”之于“在场听书”,不仅“书”的形式大变,而且“听”的方式也日新月异,如何摸排与厘清这种变化带来的uedbet全球体育冲击,是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研究急需落定的一子。进入互联网时代,上述有声阅读的特点更加瞩目,同时,新媒体与听觉文化携手共进,“读图时代”“视觉中心”的统治霸权,正受到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听觉文化的“挑战”。基于此,听觉与视觉之“辨”正在进行时,国内外学界“出现一种从听觉、声音入手来思考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取向。它考察人们生活在怎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声音环境里,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听,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关系”。考察“听觉文化”的转向并非本文力所能及。本文的旨归是探究社交媒体中,与“听觉(声音)”有关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具备了哪些视觉文化之外的审美特质?在社交媒体中,我们到底“听”到了什么“新”东西?
学者胡疆锋立足于新时代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之“变”,借助“事件”理论,把握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断裂性、生成性等事件性,认为“事件视,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重点不再是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是什么,而是网络uedbet全球体育能让什么发生,批评对象有何变化或出现了何种悖论,重点思考‘谁是作者/读者’‘作品变成了什么’‘谁在批评’等问题,这种研究推动了新媒介艺术批评的转型”。借用胡疆锋的学术理念可以这样提问: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携带的“听觉”特质,如何以“事件”进行追踪与捕捉?
二、社交媒体与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听觉转向
今日之“声”与前技术时代之“声”的重要区别不在迥别,而在微殊。以“声音技术发明与电子媒介的繁荣”为物质基础的听觉(声音),在新一轮媒介“复活”中以“原创性的复活体”的面目出现不足为奇,可其“崭新的性质”作为过去的听觉与当代社交媒体杂交的产物,却不容小觑。在网上听书、听新闻、听音乐、听节目成为当代独特的一种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活动;语音聊天、游戏派对、声音匹配也是社交媒介中不容忽视的交际形式,事实证明,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听觉(声音)蜕变为了更加纯粹且独立的审美媒介,作为听觉“事件”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获得了“声音”维度的独特生命力。当代“听觉文化”的崛起及复归,不仅更新了“听觉”的音容笑貌,并且以社交媒介为平台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也增添了新时代的音轨,为用户带来了如下“崭新的性质”。
(一)“声”临其境:网络uedbet全球体育建构新型美学场景
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斯考伯和伊斯雷尔认为“场景”是涵盖了基于空间和基于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氛围,并与实时感知、实时搜索、实时处理等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梅洛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指责戈夫曼等人过于近视,只把场景视为在某时某地发生的面对面交往,而没有看到场景的含义已经扩展为“可以接触社会信息的某种模式”,物质场所与媒介场所“同为人们构筑了交往模式和信息传播模式”。尽管二者研究旨归不同,但都承认了“场景”与互联网及电子信息的联姻关系。如今,用户借助听觉媒介将信息引入耳道,无论是打电话交流、还是听歌娱乐,用户在“场景”中的“耳濡目染”已具备了新型美学品质。
“场景”美学的形成离不开耳朵与眼睛相互配合,电子信息从耳入脑,眼睛捕获实时景色,二者独立又互补,声音信息与视觉影像合谋,共同建构了用户的“场景”体验。如丹佛大学弗兰克·丹斯在车上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产生的“大笑”“毛骨悚然”等氛围,固然有小说内容与声音相得益彰的审美效果,但也不能忽视其妻子在旁,窗外景色的外界感知辅助。除了打发无聊,更多用户善于利用耳机的贴耳性创建新型的“在场”,并通过目光所及,创造无限的空间体验。通勤路上戴上兼具降噪和虚拟连接功能的耳机,外界的嘈杂、内心的郁闷就可以不同程度地被音乐之声荡涤。因此,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等各大音乐平台上并不缺为用户提供“通勤路上的动力补给”的各类通勤歌单。网易云音乐上“通勤路上的行动旋律”歌单被10万多人收藏。上班与下班之路,前者急需提振精神,后者迫切需要消散疲态,“放空大脑,单纯地享受音乐和路上的景色”或者“一边听歌一边看风景一边想心事”,都不失为通勤途中的“场景”带来的美学体验。驾轻就熟者,甚至挑选出“快速通过河上的桥时的场景”的专属歌曲,至于城市霓虹灯下该听什么,同样需要用户的主观择取。营造一个私人空间,加注自己的想象与情绪,构建属于自己视角的美学“事件”,成为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特有的听觉浪漫。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迈克尔·布尔将此类听觉与视觉同构的场景状态称为“街道美学”。根据“场景”的不同,或许还有“操场美学”“家庭美学”“商场美学”,等等。相关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网络音频应用的使用场景一般为:通勤场景、居家场景、夜间场景、工作学习、运动、亲子,其中高达80%的用户在开车、坐地铁、坐公交车、骑车等通勤场景收听音频。作为接受者,听众身体出席,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联用,同步进行,一同入景,享受由听觉主导、视觉配合、情感联动,多感官募集而来的“拟态”之境。听音乐、有声书、相声评书、新闻、历史故事的uedbet全球体育活动,取消了传统式“在场听书”的声景一致,新型美学场景建构下,听觉寻找视觉、景象配合声音,美学性召唤将“他者”带入用户自己的幻想世界,布尔将ipod呈现的这种美学效应称之为“视听综合拟态”。
听觉向度的uedbet全球体育活动与传统的uedbet全球体育现象,以及重视视觉基础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批评,在uedbet全球体育形态、接受场景、感官调用等方面都发生不小的错位。“声音”可以缝补碎片化时间,便捷地为用户带来新的uedbet全球体育体验,同时,耳机里的声音可以充当现实世界的背景音,激发用户的审美感知。用户将uedbet全球体育活动带入日常生活中,在视、听的完美配合下,一场由内(内容想象、情绪感发)及外(窗外的景象、消失的他者)的美学场景建构而成。
(二)“声”入人心: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情感维度
不仅与“视觉”合作可以显奇能,“声音”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在视觉关闭、听觉依然灵敏的睡前,许多人通过“听”使自己更好地入睡,充分发挥了“声音”特有的伴随性功用。
以音频行业的领头羊喜马拉雅FM为例。由郭德纲授权的专辑《郭德纲21年相声精选》,截至2023年10月17日已经累计播放32.6亿次,有865.4万的订阅量。其中一条优质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为“我赌我是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区中年龄最小的,今年15还是个女孩,特别喜欢郭老师,每天都得听着相声睡觉,特别好”。该专辑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区有一互动问题为“你喜欢在什么时候听相声”,80%的人投给了“睡觉前”的选项,其余分别为“休闲放松”(10%)、“通勤路上”(6%)、“干饭时”(4%)。出于睡眠的特点需求,有博主甚至专门整理出了相声的“无唱助眠版”。有听友写道:“听相声入睡听到后面你听的就不是包袱的内容了,而是两个人对话的声音。郭德纲于谦的相声,音色是厚重的,语速也是不急不缓的,节奏也平稳。听的时候会非常放松,而且也是因为这种表演自然得像聊天,会给我一种安全感。放松安全感,入睡肯定快。”相声、评书等传统叙事艺术的讲述节奏、艺人的声色、说话的气口等都有助于听者进入某种舒缓状态。显而易见,社交媒介悄然改变了口头叙事艺术的“在场”价值,“在网”的曲艺正淡化为纯声音符号,其叙事内容、审美价值、艺术形式被抽空。因此,与其说人们期待传统曲艺在网络中上演一场高保真的文化展示,不如说人们对这类艺术作品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已经由娱乐欣赏转向了“声”入人心的情感陪伴。
相比“叙事”的催眠,睡眠应用意在通过专业愈疗催眠曲、天然、脑电波等声音,阻挡外界的同时,唤起人类某种原始的安稳感。在小睡眠 App中,用户可以任意组合多种为自己助眠,如夜阑听雨、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等自然天籁,也有物理课、英语课等人文声音。“当我们在选择音效的时候,就可以同时选择‘三个音频’,比如我选择了‘雨打芭蕉’‘婴儿酣眠’和‘摇篮小曲’,这样再配合上3D的环绕音效,仿佛我就是那个在雨夜中被妈妈哄睡的婴儿一般。”这恰如其口号“给你一个婴儿般好睡眠”。这种单调的、可预测的、无意义的声波,如上述的自然之声,可以持续单调地刺激听者,诱发其睡意,因而一些博主直播助眠内容,创造稳定的触发音(asmr),如低语、剪头发、流水、火柴燃烧、倾倒碳酸饮料、掏耳朵等,此类触发音能够获得的关注,也就不稀奇了。当然,这些声音也可以伴随用户学习、工作。人声、歌声、流水声、雨声、风声,雷声,声声都可以入耳,它们可以为欲眠或行为中的用户营造一种“存在的稳定性”式的情感安抚,同时,新媒介下的主体具身性得以强化,并为主体接受提供了新向度的感受体验。
(三)同“声”相应: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交往性功能
社交媒介通过即时互动、群体交流等技术优势,以看电影、看剧、看视频时的实时弹幕为表征,产生了区别于传统静观式审美的“社交型”uedbet全球体育场景。论者黎杨全提出的这种新型社交场景具有“交流性”“集体情绪体验”“社交性”等特点,从而为uedbet全球体育批评新增“交往性”的评价维度。现在,媒介的交往互动属性已经成为uedbet全球体育活动中的重要纲领,Soul、小回音等音频社交软件正在放大uedbet全球体育活动的交流性、集体情绪等社交功能。
与往日服务于游戏聊天的“频道与房间模式”不同,今天的“语音匹配,灵魂社交”虽延其内核,但后来者居上,“声音社交”已成为新一代社交媒介的基础功能。以社交软件Soul(2016年上线)为例,Soul App主页面不仅专设了“语音匹配”板块,还有“群聊派对”“Soul游乐园”等以“声音”为主要吸睛点的社群交际栏目。在语音匹配中,软件通过算法为用户匹配聊天对象,聊天限时3分钟,志同道合者,可以互相关注,从而畅聊无碍;若是话不投机,那么任意一方可以随时挂断,另觅佳音。在“群聊派对”“Soul游乐园”板块,有闲聊唠嗑、兴趣交流、唱歌听歌、趣味辩论、心动速配的派对类型,也有异世界的回响、狼人杀等依托声音交流的线上游戏。目前Soul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其中“95后”用户为主力军。与其打压“Z世代”兴趣喜好,或正气凛然地斥其为异端,不如大胆承认“新媒介语境下uedbet全球体育消费与传统的不同,在于消费的并不只是作品本身,还在于作品外的交往互动”。小回音、赫兹、树洞、等软件,其提供的消费内容并非只限于审美性价值,更多的是将“社交”作为自家主打卖点。如Soul的闲聊唠嗑、唱歌听歌,小回音“闻声识人”的交友逻辑,音乐、朗诵、故事等uedbet全球体育形式固然重要,但“以声交友”无疑是对“社交媒体”的另一注释。
在视频、小说等uedbet全球体育作品中,以弹幕、本章说、为表征的互动性属性,确实形成了稳定、有效的“互动仪式”,同样,“同声相应”过程中“声音”所营造的“现场”氛围与关注焦点也是uedbet全球体育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人的声音不断变化,或高扬、或低吟、或激荡、或慢拖等变化”,连接他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由此麦克卢汉才将声音认定为“可使人感受到亲切的媒介”。走心互动与情绪共鸣恰恰是“Z世代”追求的uedbet全球体育内核。音频社交正在为大众提供类似口头文学传统的uedbet全球体育形式,讲述能力、话题选择、氛围营造、情绪表达成为社交媒介“交往性”的主要构成要素。Soul曾经的口号为“建立真实连接,拥抱社交真谛”,连接是否“真实”?何为社交“真谛”?固然需要进一步考察,但是作为听觉“事件”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正在构建一种以声音连接他人的“社交型”uedbet全球体育场景,从网页聊天室、语音聊天软件、1对1电话语音,发展到如今的在线k歌、音频社交、音频播客……激变的uedbet全球体育形式正在呼唤“声音社交”维度的uedbet全球体育批评。
现代媒介之新“声音”,不再是前技术时代飘转即逝的一次性用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声音”的生产加工、储存传输、接受解码、消费对象等工业环节,已超出人体生理与机械物理的范畴,进入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批评领地。需要警惕的是倾听所得的“声音”——是可慰孤独、令人安宁的“乐音”,还是属于“非物”世界中交流过剩的“”?这恰是听觉文化所关心的范畴:“‘造音’(声音由谁,以何种媒体,在何种场合或环境中,出于何种目的被制造出来)和‘听音’(声音由谁,通过何种媒体,在何种场合或环境中,出于何种目的被动或主动地‘聆听’的)。”
德国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非物》中指出,“”并非单指听觉层面的“声音”,更是“无休止的、外延的、过剩的交流的产物”,海啸式的信息带来的是对视听感官以及注意力的污染。微信的聊天消息、语音电话可以随时入侵手上的方寸之地;抖音、快手等只要轻点软件图标,声像立马可以乘流量而来;小红书、哔哩哔哩、新浪微博永远没有止境的推送总让人流连忘返……大众更愿意用对信息的获得、占有、体验取代与现实大地秩序的稳固联系。韩炳哲引用他人之语道出了“非物”世界的信息霸权:“在当下,非物全方位地涌入我们的周遭世界,它们正驱除着物。人们称这些非物为信息。”今日“声音”媒介恰逢其时,背后是莱文森乐观的媒介进化论使然,还是意味着“非物”正在进一步开垦听觉荒地?面对时代的风暴,若只做出张耳倾听的姿态,而不审视“声音”背后的价值立场与意识形态,未免对听觉(声音)的复活过于乐观。
首先,“声音分裂”营造“街道美学”、戴上耳机搭建私人空间——这是否也意味着人们对信息、数据以声波形式侵扰注意力这一行为的纵容?网易云音乐宣称“音乐的力量”、喜马拉雅FM喊出“每一天的精神食粮”口号,无论是网易云音乐打造的“云村”社区,还是“让声音和知识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随取随用”的豪言壮语,用声音连接世界固然是社交型媒介赋予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新鲜一面,借此,数字听觉人可以抵抗被异化为‘交流的无奈’的现实图景,实现“美好的栖居”,但另一方面,耳朵在清晨、早晚通勤、午后和睡前等多个视觉“盲区”的时间段中被温柔地征用,2020年移动端活跃用户的日均收听时长达到141分钟,以韩氏视角观之,或许可以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倾听世界、关注自我却是以牺牲物世界的“安宁”为代价的。
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耳朵在“补偿视觉”的大旗下,正沦陷为资本与商业新开发的信息试验地。疫情期间,拥有2亿多用户的游戏语音平台Discord将经营重心从“为游戏玩家聊天”转移到“为社区和朋友聊天”。2020年上线,主打即时性的音频社交软件Clubhouse,在扎克伯格与马斯克形成的名人效应下,语音聊天室功能迅速招募到了大量粉丝。国内音频软件喜马拉雅FM在2020年一季度内营收增长32%,蜻蜓FM在疫情期间推出旅游音频节目与疫情防控音频讨论,有声图书馆、朗读亭、城市有声故事等线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陆续上马。不难看出,资本对耳朵的重视说明网络的“视觉内容”已经相对饱和,而“填充耳朵”正在被众商业大鳄视为uedbet全球体育领域的新蛋糕。“非物”世界的信息与数据被归化为资本与商业的轻骑兵,正在对新发现的沃土发动蚕食计划。在资本的宣传下,用声音“连接”世界似乎是年轻人的潮流选择,可是藏匿于口号背后的狼子野心并非路人皆知。用户在社交媒介上形成的“连接”是否真实,何为社交“真谛”,更多是取决于“充满商业动机和强制性的连接逻辑”,而非大众信以为真的“同声相应”。音乐频道、播客直播、语音聊天房间、房间等社交空间的建立是为了弥补现实人生的种种缺憾,还是为了将“声音”纳入资本的“景观化”王国,从而为信息与数据的攻城略地,开辟“耳朵经济”的新战场?
再有,网络uedbet全球体育的劣质作品泛滥——信息不仅过剩,且在人工智能与固定套路的合谋下,同质化内容可以迅速生成、上传与传播。以解说短视频为例,质量高的视频解说不仅要有贴切精彩的解说文案,还需搭配跌宕起伏的叙述声音。如电影类解说视频,用户往往注重解说者加入的短小精悍的“要言妙道”或“戏谑调侃”,至于原影片的故事时长、视觉要素、叙事结构、拍摄手法等原始构素倒变成其次要目的。由此网友不禁感慨道:“大家的追剧方式都变了,以前是守着腾讯/优酷/爱奇艺,现在是抖音/B站(哔哩哔哩)随缘追。”其实解说视频的制作并不复杂,创作的思路无非是声音加影像,解说加音乐,难的是如何在既有的元素中认真呈现文案、剪辑、解说、音乐等各种要素的合作关系,高质量解说者,诸如哔哩哔哩平台的博主“阿斗归来了”“听wo姐说”“大象放映室”等,“阿斗归来了”善于在平淡口吻中讲述跌宕的故事,后两位也各有所长,现在来看,这些博主能够口碑与市场双丰收也是实至名归。但一些粗制滥造者凭借AI语音加解说模板,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生产此类视频牟利。这类视频千篇一律地采用大气浑厚标准男声、诙谐幽默年轻活力声音、知性自然女声等AI语音,配置以“注意看,这个女生叫小美”“注意看,这个男生叫小帅”等解说模板,明目张胆地以低劣把戏攫取大众的注意力。互联网内容泛滥的旧疾,已然悄无声息地爬上了耳朵的地盘。在注意力被夺取这件事上,韩炳哲认为我们自身也不能幸免于斥责,交流的信息恰恰是双方互动完成的:“网络上的数字化圈地产生了许多。领地的争夺让位给了注意力的争夺。占有也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我们不停地制造出必须让其他人点赞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媒介开放的视觉与听觉传输的快速通道,以内容交流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必然导致人与内容的连接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后果可能是内容价值密度下降,加之算法的监视,短视频解说被观看、点赞后,也意味着流量管家将源源不断地供给同质化内容。因而一些观点认为把“反连接”加入互联网游戏规则中,也就理所当然了。瑞士学者考夫曼指出当网络取代了心灵回音室后,“在越来越公开的或集体性的场合中大声朗读,在那里,所有人听的是同一件事,被激起的是同一种情感,在同一时段里欢笑或哭泣”。互联网盛宴中,以夺取“注意力和公众关注度经济”为目标的文学景观,何尝不适用于当今短视频同质化的趋势。
“声音政治批评”的提出,正是想要强调“‘倾听’是被声音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产物”,“声音”实质是由声音编码程序制造出来的听觉泡沫,而“听觉”也就被动化为一种“由耳朵的开放性和特定的接收心态而产生的信息幻觉”。这也是周氏与王敦商榷的核心观点。城市里,商场的背景音乐,喇叭的广告叫卖,地铁、公交车上的语音播报,银行与餐厅的号码提醒,以及无所不在的声音外放,人们放下手机,暂时远离视觉影像并不难,可要远离却显得不现实。人们对呕哑嘲哳的容易察觉,可在“声音拜物教”下,人们像饕餮般主动追求悦耳的声音,沉溺于“人机共声”创造出来的主体或自我中而不自知。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深入耳朵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喜马拉雅FM的“不无聊听单”并不能打发无聊,只能进一步深化“群体中的孤独”,特克尔之问“我们对科技的期盼越来越多,却对彼此的期盼越来越少”值得警惕。通勤路上的声音与环境共建的美学空间,或许只是一种隔绝一切才是见真我的荒诞幻觉,我们不禁思考,用户用精神的想象性连接取代了人们的现实存在,是否是丢了西瓜捡芝麻?Soul、小回音等音频社交App通过声音遮盖主体信息换来的畅聊,很可能携带着男女求爱的原始欲望,通过软件算法推送有一定几率得遇佳音,但性骚扰、语言攻击、声音歧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助眠的相声曲艺、与音频社交中的“声控”,前者被“声音拜物教”宣扬的“情感被神圣化”控制,后者只接受悦耳的声音,“声音”被抽空了一切现实意义,只沦为空洞的响动。由此,相声曲艺、歌曲音乐、抑或交流的声音在社交媒介的语境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能指,只以抽象意义而存在,人们陷入了“听而不见”的吊诡中,更不必说那些绚幻却又无实在意义的背景音、特效音。显然,每个人都被“声音”规训为惯者,并乐此不疲地以为自己处于听觉主义中心,可事实上,人们已经陷入一厢情愿而又虚幻的自我表意中,这正是“梵音声音的文化逻辑”。
“听就好了,就有了消费,就有了满足,何必‘见’?‘语音中心主义’乃是用声音创造‘面对面’的‘见’的幻觉,现在,‘听觉中心主义’只追求‘听’。”这段表述与韩炳哲立足于物与非物世界异曲同工:“安静不制造任何东西。因此资本主义不喜欢安静。信息资本主义产生的是交流的强制。”,所谓“安静”,在韩的语境中几乎等同于尼采的“心的守护灵”,只有达到了“安静的”“无名的”状态,人们才有可能“进入与无名事物的关系中”,这恰恰是“物”世界的应有秩序。如今,人们不仅要不停地“看”,繁重的注意任务随着声音媒介的崛起被分配给耳朵,“非物”世界的信息正在全面合围“物”世界中幸存但仍留有可侵犯空间的你我。
从“在场听书”到“在网听书”,“声音”受社交媒介荫庇在数字时代发出新一轮生机。强调作为听觉“事件”的网络uedbet全球体育,并非有意与“视觉文化”争高低,而是想通过呼应新时代的“听觉文化”转向,描绘听觉文化视域下网络uedbet全球体育有声的一面,期待一种“具有影、音、文字的多维立体的表达范式”。作为听觉“事件”,网络uedbet全球体育在新型审美空间的建构、情感陪伴价值与“社交型”场景层面向大众展示了自身独特的一面,同时需注意,网络uedbet全球体育中的“”与“乐音”之辨。尤其是商业驱使下,缺少相应行为规范以及相较于文字、图像更难以监管的音频类App,“崭新的性质”中同样暗藏许多问题与弊病,诸如求爱骚扰、自我表意、声音歧视、审美固化等现象,如不进行适当的“去事件化”,恐怕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难以成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如需完整版本,请查阅首发纸刊。
作者:刘国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