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观察:竖屏中的凝视体验与叙事套路
(第四届网络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优选汇优秀短评作品,发表于《文学报》2024年4月11日,由作者参选提供)
在竖屏时代,作为一种新型复合形态的微短剧凭借其独特的视觉呈现与影像节奏引发了全新的媒介体验。所谓微短剧,即主要是指那些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短剧。其在影视产业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轻量化的内容与分众化的传播模式,并主要依赖各平台分账模式、会员付费、广告盈利、视频号养成、小程序引流、直播带货及周边产品开发等模式形成盈利生态。毋庸说,以竖屏媒介为主要形态的微短剧已异军突起,成为文娱创意生产的新型网络uedbet全球体育形态,其独特的屏界模式、微短结构、高倍速率、互动机制等均在当下引发一场全新的审美变革,即兼备爽感与快感的竖屏影像体验。
一、被放大的竖屏景观与“爽感”体验
当下,“永久在线、永远连接”这一看似永不停歇的媒介体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竖屏移动终端更是加速这一场景的重要因素。其在媒介体验上促成了受众主动性的达成,完成了受众与“移动屏幕”之间的交互性、内嵌式的耦合,人的在场无时无刻不被强调。与此同时,稍纵即逝的加速时间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常态。由此,在文化产业机制中的“注意力经济”的隐秘支配力则更为凸显,以窗口叠放的竖屏/小屏为主要呈现形态的微短剧,则在创作逻辑上耦合了这一经济支配力的崛起。竖且小的新型屏幕所催生的影像语言范式主要表现为对夸张的身体奇观的展现,比如更倾向于展示身体细节,并在镜头语言上尤其注重中近特等不同景别的高频交叉使用等,无限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试图达成文本与观众之间的亲密阅读关系和“社交在场”的交往格局。例如,时下热搜度较高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同样注重对身体奇观的展示,影片采取“悬念叙事”的手法,让女主和观众误以为男主是一个“肥头大耳”的乡下糙汉子,但当男主出场时却完全是个有颜有责任心的优质男形象。为了凸出这种反差感,影片在男主出场时着重聚焦于其俊朗的面部轮廓、修长的身形等特写展示,使观众立即与惊讶的女主产生通感,并共同沉浸到对“高颜值”的审美中。可见,在竖屏剧的影像话语中,身体极其直观地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彰显了这类影片注重借助身体的视听感知来凸显人物塑造、情感传递、主题表达的叙事机制。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海报
不仅如此,竖屏微短剧在影像上还试图通过隔绝环境给观众造就一种“我即中心”的凝视快感,有效推动了视觉聚焦的达成,使观众不知不觉沉浸于其中,并与之共情。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刻意模糊背景环境,将人物前置并放大,夸张化人物的表情、动作,让观众以一种超然于现实生活中的全知视角去感受人物与剧情的发展。如在热播男频微短剧《长风踏歌》中,男女主之间的冲突来源于一方对身份的隐匿与另一方对其身份的怀疑及推测,影片大量使用近距离镜头来表现双方互相博弈的微表情,观众由此得以以全知视角窥探人物内心,在掌握剧情和情感走向中获得“我即中心”的快感。
与长剧种相比,微短剧在文本内容上更注重语言的细碎性陈述,情节的强戏剧化设置,人物矛盾的强冲突化,结构的碎片化搭建,音乐的土味化呈现,演员表演的夸张化等。受众可以在任何如小憩、通勤间隙,甚至是行走等运动状态下以任何姿态观影,这与快节奏、运动感的微短剧内部节奏绵延聚合为整体,由此更加速了交互、“爽感”观影体验的吸引力达成。
二、“数据库”叙事与后现代文化表征
微短剧在文化表意上饱含了对大众文化或亚文化的移植与模仿。目前,微短剧的内容生态主要分为男频和女频,主体内容可分为重生、穿越、魂穿、复仇、逆袭、霸总、甜宠、虐恋等几类热门故事类型。其在文本范式上呈现出典型的可检索性,或曰“数据库叙事”特征。由此也提升了这一类型剧的叙事效率,在创作上也为某些同质化速食微短剧创作提供了野蛮生长的路径,即通过将各类爆点元素连接在一起快速形成商品并投放市场抢占流量与资本。具言之,这种“数据库叙事”的底层叙事逻辑来自于对大众文化场域中各类热点、热梗话题的沿用、拼贴、戏仿或二次重构。比如男频微短剧主要以男主前期身为穷小子被侮辱而后又逆袭归来为主线剧情,通过类似情节的复制来刺激观众“爽点”,例如在今年3月份的热播微短剧《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师姐风华绝代少爷隐龙归来》中“有钱有身份”就成为了剧情反转的最重要拐点,只不过前者偏向于“穷小子逆袭”,后者则指向了“失忆少爷回归”的俗套情节。而这类剧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也秉承同一叙事准则,在男主身份披露前选择逃婚、离婚、分手,而在剧情反转后重归于好,此类重复情节的目标受众十分明确又屡试不爽,成为了部分观众的情感宣泄口。
女频微短剧则大多落点于情感,将热门的情节如穿越、女配重生、“手撕渣男”等进行复制粘贴,有些影片甚至对热门影视剧集、网络小说进行挪用拼贴更直接地达成这种类叙事的积累。例如今年春节期间热播的《病娇反派攻略计划》,将高热度的影视剧《长月烬明》与小说《黑莲花攻略手册》的故事情节进行拼贴,剧中“男主天寒罚跪”、“女主偷偷送饭、为其驱寒取暖”等情节都可以从《长月烬明》中找到索引。在人物设定上,影片则采用了《黑莲花攻略手册》中的女主“穿书”设定,女主以多重人生的形式与男主进行纠葛,且每一次重生都会以“宫廷内斗”“小妈文学”“追妻火葬场”等不同网络热门情节来吸引不同圈层的受众。另外一部爆火剧《成为恶毒女配之后拿下男主》则采用“重生穿越+恶毒女配”的设定,上演“手撕渣男复仇”的戏码,女主在重生后性格大变,开始以女配性格和全知视角切入原有时空,并掌控与重置时空中事件的发展动向,其复仇决定十分坚定,摆脱了以往影视剧中早已令观众厌烦的“白莲花叙事”,让观众直呼“大快人心”。可见,这些热门微短剧在快节奏、强拼贴的叙事准则下能不断刺激观众的新痛点、新爽点,在每一次投流中以新的叙事奇点吸引新的受众。
面向海外输出的微短剧更凸显出这种后现代性的话语表达。例如在海外竖屏短剧平台ReelShort、DramaBox、Expisode、99TV、GoodShort等播映的《新豪门恩怨》《幕后老板是我老公》等热门剧,在文本上尤为注重把国内豪门、霸总、甜宠等元素与西方文化中的狼人、吸血鬼等元素进行在地性杂糅,从而使得中国式网剧迅速出海,收获了大批海外观众,成为影视作品“走出去”的另一蹊径。
纵观微短剧发展,在竖屏景观中被不断强化放大的“爽感”体验、凝视快感和大量类似情感经验的复制将观众带入重复、轮回的文化拼贴中,不仅在与现实的疏离中淡化了对真实情感的感受力,也在倍速时间体验中加剧了现实中的时间焦虑,使得习惯了“高密集度、高信息量”叙事的观众无从适应。由此可见,未来微短剧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思考如何在微小叙事之中承载深度之思,更加精细垂直化、专业化、类型化及规范化的创意生产已然是个中之义。2024年,广电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通过此主题模式创作出一批兼具文化内涵与经济效益的精品微短剧,各平台媒体也自发探索微短剧发展的新路径,如抖音采用“联手名导”的方式推进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其与周星驰合作的《金猪玉叶》第一季预计于今年5月上线。一言以蔽之,不断探索如何在全媒体数字技术的场域下开辟出一条创作高内涵、高质量,承担起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与传播积极正向的中国形象的精品内容路径,应当是微短剧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者:陆佳佳,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瑞冰,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